第380章 险恶用心-《三国之骑兵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自从晓喻天下的《告全国人民书》出之后,犹如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,几乎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大讨论。然而,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,都没有一个人公开响应。

    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平原郡太守龚林、东莱郡太守龚易。他们兄弟俩按照杨林的意图也布了一篇《告全国人民书》。杨林的动员工作做的并不理想,青州其他郡的太守并不愿意在檄文上署名。

    紧接着是冀州的中山、常山、赵国、巨鹿四郡和并州的上党、太原两郡和司隶的河内郡分别布了檄文,这些郡全部都是杨林控制下的列郡,而杨林没有控制的郡则集体保持沉默。

    最后响应的是幽州九郡,让杨林没有想到的是,在幽州的十一个郡中,右北平郡太守公孙瓒、辽西郡太守刘备竟然也拒绝署名。杨林不由得暗暗想到,看来这两个枭雄也已经耐不住寂寞了。

    在这些响应的檄文中,都是真真假假、捕风促影地夸大董卓的罪恶,特别是对于董卓沾污先帝嫔妃的情节大加渲染,极大地羞辱、贬低皇权,同时呼吁召开全国监察御史会议,由监察御史会议来管理国家。

    所有的檄文,杨林都油印往全国,由幽州骑兵的情报组织成员张贴到城镇、乡村的每一个角落。由于檄文用白话文所写,通俗易懂,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中心议题。

    经过几轮狂轰乱炸,全国的百姓们和绝大多数的士人们都接受了一个理念,那就是只有召开监察御史会议,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,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办法。

    当杨林接到乔瑁的三公檄文的时候,不由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。该来的终于来了,历史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。这位乔瑁大人还真是没有辜负杨林的期待,在规定的时间、接照规定的剧本开始演出了。

    随即,杨林再次布了《告全国人民书》,响应乔瑁出的三公檄文,并扬言要率兵渡河,赶走董卓。同时再次呼吁各国州郡,选派监察御史到洛阳,组成监察御史会议,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之间,杨林已经通过自己控制的各郡出的响应檄文转变了舆论方向,把由监察御史会议选举、监督、罢免皇帝,逐渐改成了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,以慢慢引导这个时代的人们适应议会制民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曹操一路隐姓埋名,匆匆赶路,虽然也经历了一些风险,但是凭着他的聪明,以及地方官府对董卓的痛恨,使得他化险为夷,躲过了董卓的追捕,成功地逃到了陈留境内。

    一路之上,曹操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,成功地说服王允派来的王植、秦琪、韩福、孔秀四个军侯、都伯,心甘情愿地留在了他的身边,成了他第一批铁杆手下。

    曹操一到陈留,就开始变卖家产,招募士兵。尽管曹操的父亲曹嵩并不支持曹操的行动,但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。为了保住他儿子的性命,也为了曹操“国家的难、匹夫有责”的理念,曹嵩很理智地选择了沉默。
    第(2/3)页